时间:2020-09-09
(来源: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官网)9月4日-9日,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在京举办。期间,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简称“论坛”)将于7日-8日在亚洲金融大厦拉开帷幕。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添,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涂瑞和、联合国环境署气候与清洁空气联盟秘书长海伦娜·瓦尔德(Helena Molin Valdés),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共享 全球生态环境领域权威代表专家云集
本届论坛以“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能源交通领域协同控制”为主题,邀请了来自生态环境部,联合国环境署,加州、巴黎、东京、首尔等国际大都市,以及香港、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部门的代表,清华、北大等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大气和气候领域的专家。论坛将聚焦重点领域协同推进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交流分享国际大都市空气质量和气候目标规划、政策工具、措施行动、成效进展等经验,为共建美丽宜居大都市贡献智慧。
同时,论坛还应邀作为2020年联合国环境署于7日举行的首届“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平行活动之一,发出“全球清洁空气行动”倡导,展示国际大都市的清洁空气和气候行动及成效。
点赞 联合国环境署高度评价中国环境保护行动与成效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陈添局长在致辞中表示,受疫情影响,今年论坛通过线上结合线下方式开展,北京愿意提供平台分享各地治理大气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果和经验。解决北京市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世界各大城市的智慧,同时也希望北京经验为世界更多城市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城市提供参考。
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涂瑞和表示,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从全球环境的参与者、贡献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变。中国在努力解决自身环境问题的同时,以切实行动支持全球环境保护,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采取切实行动,发挥了引领作用。北京市是联合国环境署重要的地方合作伙伴,多年来在治理空气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做法效果显著,值得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和借鉴。
负责筹办首届“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的联合国环境署气候与清洁空气联盟秘书长海伦娜·瓦尔德(Helena Molin Valdés)远程向论坛表达了美好祝愿。她特别指出,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强有力领导下,过去20年北京经过艰苦的努力实现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9年的42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超过50%,成效瞩目。与此同时, 2010-2019年,北京市碳排放强度下降了43%。她肯定道,通过对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协同控制,北京已经初步实现了经济增长和污染排放的“脱钩”。她表示,新冠疫情这场全球性的危机对各个国家、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世界各国、各个城市更加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挑战。
交流 协同推进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减排成共识
7日,在论坛主旨发言及交流环节,韩国首尔市助理市长兼气候与环境本部长郑秀镛、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美国加州空气质量资源局(CARB)主席玛丽·尼克尔斯(Mary Nichols)、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彤、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副司长张大伟、能源基金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邹骥等与会代表分享介绍了各自城市和领域在大气污染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最新政策、行动、成效和下一步规划。协同推进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减排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城市的普遍共识。
8日,会议设置了两个平行分论坛。“疫情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启示”分论坛邀请来自加州、巴黎、米兰、东京、首尔等城市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分享交流新冠疫情下城市空气质量的变化,以及PM2.5、臭氧(O3)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前体物的监测方法、评估手段及治理措施等;“碳排放交易及绿色金融”分论坛通过交流讨论国际大都市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排放交易和气候投融资方面的实践和成效,分享通过市场化机制和绿色金融手段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与会国际专家代表们纷纷表示,论坛为推动国际大都市携手应对环境挑战、共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沟通交流机会。除国际代表外,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京津冀地区城市等负责大气污染治理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在京非政府国际组织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背景:
“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行动论坛”是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生态环境领域专业性论坛。2017年首届论坛开幕,今年为第四届,已经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之间生态环保交流的品牌活动。